Bye 2021 ! 關於2021,不能不知道的重點事件回顧

郭庭妤 Fairy Kuo ; 張雅淨 Ivy Chang ; 洪甄珮 Sandy Hung

圖片來源: Pixabay

前言

2021年即將過去,這一年中發生不少重大事件,幾乎關係到每一個人,現在就來帶大家年終回顧:關於2021,不能不知道的重點事件。

01 Apple隱私權政策帶來的衝擊,你接招了嗎?

02 擁抱疫情帶來的改變

03 從線上轉戰實體蝦皮店到店

04 當傳奇走入歷史:蘋果日報停刊

05 不一樣的2020東京奧運

06 風靡全球的魷魚遊戲,你跟上了嗎?

1.Apple 隱私權政策帶來的衝擊,你接招了嗎?

隨著隱私意識抬頭及2018的GDPR(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,一般資料保護規範)生效後,各大企業對於隱私權重視度提高,紛紛因應推出保護使用者隱私的方法。

Apple 也於今年4月下旬釋出 iOS 14.5 更新內容,有更新到 iOS 14.5 的用戶,在開啟 App 時,會跳出詢問「是否允許 App 追蹤您在其他公司 App 和網站的紀錄」,用戶可取決自身意願選擇追蹤與否。

若用戶選擇「要求 App 不要追蹤」,App 開發者便無法存取時常用於進行追蹤的系統廣告識別碼(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s,IDFA),App 也不得使用其他能識別用戶或裝置的資訊(如:電子郵件地址)來追蹤用戶的活動。

圖片來源:Apple

隱私時代到來!第一方顧客數據中心CDP(Customer Data Platform)彰顯價值重要性

在使用者極為重視資料隱私權的年代,對於取得用戶行為等資料是困難重重,從蘋果的隱私權此一新政策看出,其多少限縮 App蒐集、追蹤用戶的數據資料,然而最大的考驗無外乎是廣告投放成效受到影響。

因此,廣告主應更為注重第一方數據的蒐集,像是:會員CRM資料、LINE 官方帳號好友、線上線下銷售數據、網站與 APP 內的使用行為…等,並可透過顧客數據平台(CDP,Customer Data Platform),藉由CDP 一站式系統,跨渠道的數據搜集、資料整合等等,經多面向累積具價值的行銷資料。

但有些廣告主第一方數據規模較為有限,且經營管理數據資料亦需衍生額外成本,此時,若能結合第二方媒體數據,如廣告投遞蒐集到的用戶行為(瀏覽、點擊、觀看影片…等),並透過專屬的私有化行銷數據管理平台PDMP(Private Data Manager Platform),借力使力下,除了能協助廣告主儲存、管理第一方數據外,亦可透過第二方媒體數據進一步描繪消費者輪廓,並經AI 數據演算法達到自動化行銷功能,讓數據資產更為豐富外,也賦予新的數據價值!

圖片來源:Apple官方網站、 Pixabay

2.擁抱疫情帶來的改變

COVID-19新冠肺炎爆發、席捲至今已兩年,相較於以往SARS等其他重大傳染疾病而言,此波疫情對我們的生活習慣上影響更深,以各個角度來看,像是:生活習慣、購買習慣、支付方式、甚至企業營運,都因此而產生長久的改變。

疫情養成新生活習慣

圖片來源:關鍵評論網 ; 台大風險中心 ; 數位時代 ; 工商時報

更融入生活的外送服務

今年台灣5月疫情升溫導致三級警戒,許多人都極力避免外出,三餐仰賴外送APP,根據Foodpanda統計,此期間的訂單量成長3成,其中生鮮食材類的訂單數更成長了5倍,而除了大家熟知的Foodpanda和Uber eats有相關服務外,更有其他國內外品牌看準此商機,加入外送市場。

  • 韓國電商Coupang於今年7月登台,在台北市部分地區試營運,標榜快速到貨,搶搭生鮮外送潮。
  • 全聯的「小時達」外送,也於今年10月宣布執行24小時營運測試,讓消費者在外送上能享有更多的選擇。

圖片來源:數位時代

防疫使行動支付使用頻率上升、年齡層擴大

根據萬事達卡(Mastercard)於今年6月的「行動支付使用習慣調查報告」顯示,有75%的消費者因疫情的爆發而提升行動支付的使用頻率,並表示行動支付的「零接觸」較為安全衛生,藉此減少與病毒接觸的機會。

疫情期間除了提升行動支付的使用頻率,在年齡層也有逐漸擴大的跡象,調查顯示,60 歲以上的消費者中,近3成每天都會使用行動支付來付款,可見因疫情的影響,行動支付已不再專屬於年輕人,並在疫情風險尚未解除的情況下,將可能有更多消費者因交易衛生、安全性而選用行動支付取代現金交易。

圖片來源:華人健康網

數位化+全通路的行銷模式

疫情改變消費行為而創造了新商機,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各產業發展的常態,而Google也於《2021智慧消費關鍵報告》中提出建議,除了需要提升數位的消費體驗,也要整合線上+線下來極大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,達成全通路的行銷。

例如:消費者會實際到店裡進行試穿以確保產品符合,但卻可能因為線上價格更優惠而選擇在網路下單,而商家就能藉由全通路行銷管道,避免錯失消費者購買的機會。

圖片來源:Google 2021智慧消費關鍵報告

3.從線上轉戰實體-蝦皮店到店

以電商平台聞名的蝦皮於今年8月中旬推出實體店,從起初20家實體據點到11月已經展店將近150家,拓展店點腳步相當迅速,範圍也從北部向南延伸觸角,從線上轉戰實體的蝦皮為電商平台和超商業界拋下了一顆震撼彈。

根據蝦皮官網上對賣家的說明,增加蝦皮店到店主要有3個目的:

  1. 較划算:比一般超商、宅配60~70元不等費用提供更低的運費選擇
  2. 便利性:提供買、賣家更多寄取件地點
  3. 專屬優惠:選擇蝦皮店到店,買、賣家將享有專屬折價券、免運等優惠

圖片來源:蝦皮

打破數位、實體分野,發展不同商業模式

實體門市中拓展銷售服務,讓消費者除了交寄貨外,也可順便購買些民生用品或是咖啡零食等,跨足實體門市,未來更有機會將線上、線下數據串聯,創造不同的商業模式發展。

圖片來源:蝦皮

電商物流市場激烈,搶攻《超短鏈物流》

隨著網購便利性發達,倉儲和物流對於電商來說都是個重要的課題,透過實體門市發展衛星倉庫,可以提升貨物處理速度,高度掌握物流能力。

圖片來源:蝦皮 ; Google Map

實體通路新戰局 ! 結盟美廉社,搶佔更多商機

過往店取、貨到付款較仰賴與超商合作的蝦皮,現今能擁有自身通路,跨入佈局物流戰場,除了未來與超商談合作條件比較有優勢外,也透過實體門市所追加的線下銷售服務,有機會整合數據發展新的商業模式。但實體通路的發展也具相當挑戰,從店員招募到培訓等面向,可能較不是電商起家蝦皮的擅長範疇。

經與社區型民生消費零售通路的美廉社合作,於11月中在新北市五股區推出首家「店到店示範店」,讓周邊社區民眾可以在美廉社享有包裹寄送、取件等服務外,亦鎖定取貨人流可增加「順手買、順便帶」的機會,透過結盟各取所需,佔據更多衍生商機。

4.當傳奇走入歷史:蘋果日報停刊

曾與自由時報互相角逐發行量第一的報紙媒體:蘋果日報,在iPhone 3G 開賣的2008年,發行量曾達 50萬份,卻在2021年5月宣布最後一次出刊紙本,從紙本通路中謝幕,未來將轉型為網媒,著重資源在「蘋果新聞網」,而傳播學者推測蘋果日報主要會停刊的原因為:

此事件對於台灣傳統及數位媒體的競爭中,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,其背後所代表的不僅是「蘋果日報」這個品牌消失,而是紙本媒體是否即將成為過去式,在強勢襲來的數位轉型中逐漸被淘汰?

從蘋果日報停刊,觀察紙本媒體的發展趨勢

以近二十年的媒體接觸率來看,不論是雜誌或是報紙的觸及都呈現持續衰退的現象,也因為現在網路發展蓬勃,媒體內容皆以快速產出為目標,為的就是可以取得最新最熱的第一手資訊,曝光在消費者眼前,因此不只是蘋果日報,近年來其實也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報社、雜誌紛紛撐不過這波數位轉型的浪潮,而陸續遭到淘汰。

圖片來源:Big Data Group 大數聚

以三大面向,了解紙本媒體逐漸被世代淘汰的原因

圖片來源:國外網站

總結上述,紙本型態之所以遭到淘汰,不只是因為耗費的成本與收益不成正比、印刷品跟網路的特性差異,更關鍵的原因是:紙本不再是唯一能取得資訊的渠道。不過即便傳統媒體逐漸沒落,換個角度看,隨著載體和傳播技術的改變,現在任何媒體都可以發揮自身的影響力,也有了更公開透明的消息來源,或許結束紙本的發行,是面對媒體轉型的這條路上一個關鍵決策。

5.不一樣的東京奧運

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而延後一年的國際盛事-2020東京奧運於2021年七月正式開幕,有別於以往賽事此次奧運。

本屆東京奧運亦創下我國參賽史上的最佳成績,引起全台瘋奧運!

因舉辦地點位於與台灣時差較少的東京、疫情警戒也尚未降級再加上台灣參賽項目眾多,提升民眾待在家收看的意願,紛紛搶在電視機前幫台灣選手加油,因此刷新國內電視台轉播賽事以來的收視率紀錄,其中又以有線的東森新聞轉播表現最為亮眼!

資料來源:NOWnews ; Nielsen Arianna

搭上賽季熱潮,各國因奧運而生的創意廣告也同樣吸睛

圖片/資料來源:NielsenNOWnews 、奧立弗開箱數位吧

6.風靡全球的魷魚遊戲,你跟上了嗎?

《魷魚遊戲》為2021年9月17日全球上線的Netflix韓國原創劇,在24 小時內就拿下 14 個國家的榜首,更是首部登上美國 Netflix排行榜冠軍的韓劇,也因播出後在社群引發熱烈討論,加上品牌借勢的推波助瀾,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在全球累計1.4億的用戶觀看,並連續46天占據全球收視榜冠軍,一舉成為Netflix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集。

不同於過往的生存題材劇集?魷魚遊戲使大家為之瘋狂的三大特點

以生存遊戲的題材出發,並同時圍繞人性議題而發展的戲劇,在過去也有不少作品,像是日本的《大逃殺》、《要聽神明的話》、《今際之國的闖關者》等,同樣都是利用激烈的生存對抗,來揭露人性最險惡的一面,但為什麼唯獨《魷魚遊戲》引起如此廣大的迴響,甚至突破亞洲區,讓歐美觀眾也愛不釋手呢?

圖片來源:Ettoday ; Popbee ; 集知會所

而此劇額外延伸的效益,不僅是讓劇中精湛演出的演員一砲而紅代言活動接不停外,也連帶影響各大產業搭上「魷魚商機」這波熱潮。

遊戲產業

動物森友會及《Roblox》沙盒遊戲還原劇中場景,讓玩家們可以親自體驗參賽過程緊張刺激的氛圍;更有加密遊戲平台結合NFT 的機制發展出《魷魚遊戲》,參加人數、總獎金皆無上限,只要購買魷魚幣就能入場。

圖片來源:集知會所 ; 中央社

電商

因劇中角色的服飾打扮辨識度鮮明,許多電商看準萬聖節的變裝商機,推出相關的周邊服飾,吸引全球民眾及藝人紛紛加入這波魷魚dress code 。

圖片來源:集知會所 ; 中央社

餐飲業

印尼雅加達的草莓咖啡(Strawberry Cafe)結合劇中元素讓服務生穿上粉紅色連身衣並戴上面具,帶消費者玩123木頭人等劇中遊戲,大受消費者歡迎,因而讓疫情造成的損失有了回流,現成為人潮排隊的夯店。

圖片來源:集知會所 ; 中央社

結語:我們看見什麼?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