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賦能驅動體驗升級|以 NFT 為鑰匙,開啟新時代音樂祭

Qubic 企業NFT發行平台 x 凱絡媒體 

還記得在2021至2023年,NFT(非同質化代幣)風頭正勁,挾帶當下元宇宙的議題操作,不少大品牌前仆後繼投入NFT的市場,試著在另一個虛擬的時空中,建構另一個品牌的平行宇宙和虛擬人設。市場上不乏NFT操作的成功案例,但市場和不少消費大眾對其真實價值也提出不少疑慮,尤其當交易量暴跌95%時NFT的實際應用與版權問題也讓人困惑。

新科技的發明旨在突破各式人類生活上的痛點,因此,當回歸新科技的願景和初衷,但這些對於NFT的疑慮,是消費大眾一知半解下的片面解讀,還是新科技持續拓展下需面對的陣痛?

這個夏天,隨著線下音樂活動重新回到大眾視野,Qubic和創造智能的音樂會案例,重新凸顯NFT的技術價值,以及如何優化將音樂季的體驗並賦予更多個人化的價值意義。

圖片來源:Qubic

Continue reading

能多懶有多懶!?挖掘懶人商機下時間紅利的真價值

凱絡媒體 / Ruby Chung 鍾采倫

現代人的生活上如何造成懶人經濟崛起

「我就廢」、「不想努力了」、「只想躺平」這些出現的新聲音,不只呈現代人庸庸碌碌下的心聲,別於勤勞定有收穫的價值觀,現代人更重視選擇與策略,對於高付出低回報的事情寧可在一開始就先放棄。

當「懶人」一詞於當代被重新賦予定義,懶可以是一種思考方式,也可視為一種行動策略,像是工作勤奮型的「懶族群」常因專注於事業而無暇顧及自身生活上的其他事情。於遭到繁忙工作壓縮的日常時間裡,為了保有生活質量,餐點與生鮮食品外送成為首選,家務事則選擇交給智能家電代勞,美食外送於台灣的市場規模已高達300億,智慧家電、外送商機、到府服務、網購等新興產業的成長,驗證了「懶」、「宅」商業模式的高度需求,許多新服務與新職業也應運而生。

圖片來源:Carat Global

Continue reading

前進移動數據下的智慧城市|淺談交通物聯網的行銷應用

凱絡媒體 / Auberon Cheng 程敬倫

物聯網 IOT (Internet Of Things) 是從 1980 年代時開始出現,第一台可透過網路查詢販賣機庫存的可樂販賣機,此後不少人將此概念撰寫成論文,推動了物聯網發展的重要進程。1995 年 Bill Gates 所著《未來之路》一書,文中論述物聯網的定義,「是由信息感測設備,以規範的通訊協議,把任何物品經由互聯網相連接,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,進而實現對物品的自動識別、定位、跟蹤、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系統。」

圖片來源:EURACTIV

交通物聯網下的數據運用為推動智慧城市奠定基礎

物聯網的概念經常出現在科幻電影場景中,如今在真實世界中卻也已經一步步實現,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模式並帶動產業轉型浪潮。在台灣,交通物聯網早已行之有年,並逐漸成為人們都市移動的工具之一,透過蒐集和分析大量的交通數據,能夠提升運輸系統的效率。進而觀察交通需求和車流分佈,適時調整更能提高運輸效率,使人們出行移動更方便。然而,對行銷人員來說,交通物聯網的發展趨勢和價值,除了推動交通服務的創新及優化外,交通行動數據所描繪出的消費行動歷程,與更鮮明立體的消費輪廓,進一步拓展品牌和廣告主接觸消費者的機會。

Continue reading

全民瘋運動|品牌大進擊!O2O的賽事體驗這樣玩

凱絡媒體 / Vivian Huang 黃梓雯

「比賽進入關鍵時刻,球員的每一個動作牽動著觀眾的情緒,當支持的選手、球隊取得關鍵得分時,激昂的歡呼聲充斥著現場,即使隔著螢幕也能深刻感受現場的沸騰。」

運動賽事的魅力將觀眾、球隊、選手間的距離拉近,變成一種共同榮耀的展演。如何將「賽事的凝聚感」轉換成品牌的煉金術?本文將梳理台灣整體賽事環境與特質、觀眾的剖析以及品牌合作的接觸點,藉由運動賽事創造消費者與品牌的絕佳體驗。

圖片來源:聯合報今日新聞

不容忽視的凝聚力!台灣觀賽生態與發展趨勢

台灣近年來不斷創造體壇佳績,在東京奧運、世界經典棒球賽(WBC)中收視率更是屢屢突破紀錄,以戴姿穎的東奧冠軍賽事轉播為例,轉播刷新臺灣收視率,全台灣逾775萬人緊盯賽事。同時,國內也有許多高水準的體育比賽,中華職棒、籃球P League +、T1聯盟在社群聲量中皆佔有一席之地,當中更有魔獸與林書豪來台加入球隊、李多慧加入台灣樂天啦啦隊,當時都創下社群討論的巔峰。接下來,以下數據解析3個運動賽事發展脈絡:

Continue reading

超單身世代,交友軟體上那些情感流動下的人性商機

凱絡媒體 / Scott Hu 胡凱博

根據內政部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,截止至2022年底台灣未婚率連續五年皆為正成長。其中25-29歲人口未婚率高達8成3,30-34歲則逼近6成。而根據主計總處調查,全台灣一人獨居生活的家戶數,已經突破二百萬大關,占所有家庭型態的26%。如果成長趨勢不變,2030年,單人住戶的比例,將會超過父母與未婚子女同住的家庭型態。上述資料紛紛顯示,超單身世代已經來臨,台灣社會對於婚姻的看法已大不如以往。

Continue reading